公益、友谊与蜕变:写在“德威乌干达行”之后
德威浦东致力于为学生打造真正国际化的教育体验,作为其中一环,学生拥有大量机遇跨出课堂、探索远行、开拓视野。近日,我们对18名同学进行了采访。他们刚刚在今年暑假前往了乌干达“和平中心”(TPC),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
“和平中心”成立于2015年,坐落于乌干达西南部的布金达村,为多达40名当地孤儿提供了温暖的住所和教育支持。而早在2014年,德威浦东就与该中心开始了合作。当时,我校学生首次前往布金达村,助力和推动了儿童之家的建设。
自此之后,德威学生每年都会造访当地,进而形成了一项传统。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用实际行动支持那些能够带来切实改变的项目,也与当地人建立起了终生难忘的情谊。今夏的探访之旅也不例外。在为期三周的时间里,同学们倾注了饱满的热情,给当地的孩子们上课、教授他们绘画、为他们提供指导,并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

在公益服务中实现学习成长
对于参加本次乌干达之行的学生们而言,在“和平中心”度过的时光充实而有意义。他们在当地中小学教授科学、体育和阅读课程;通过动手实验向孩子们生动呈现了电磁学、温度等概念。他们向当地捐赠了磁力实验包,为孩子们分发了来自上海的爱心铅笔和橡皮,还带领他们一同开展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奔跑、欢笑中共同学习和成长。

课堂之外,这群年轻人挽起袖子,投身公益实践服务。他们为“和平中心”校园换上了绚丽的新壁画、从公共水龙头取水、采摘红薯,并学会了手洗衣物。这些在乌干达地区再平常不过的日常琐事,却给许多家庭上了重要一课,让他们学会了坚韧、谦逊,了解了世界其他地区的生活现实。

用创意联结你我
本次行程还让同学们拥有了大量创意与文化交流机会。他们发起和组织了风筝制作、绳结编织、T恤蓝晒印刷和灯笼工坊等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另外,我校学生还组织了一次“相机行动”,为当地青少年配备数码相机,让他们通过相机来讲述自己的故事。

每天夜晚的最后一个活动常常是一场特别的“仪式”:大家在草地上充满活力地歌唱、跳舞。这些共享欢乐的时刻消融了文化界限,给每位参与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改变认知的相遇
最令人动容的经历莫过于前往当地儿童家中进行探访。在此期间,德威学生目睹了一部分儿童在获得“和平中心”救助前的生活环境。与此同时,走访困难家庭,为年迈邻居挑水上山,向某户人家赠送面粉、食盐、肥皂等物资的经历也让同学们直观地了解了当地许多人所面临的生活困境。这些体验尽管大多数时候让人难过和心酸,但也开拓了同学们的眼界,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和平中心”项目的重要意义。
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和平中心”社工Racheal所主导的助学“结对子”项目。其中,11名贫困儿童成功匹配到了资助人,每个孩子都获得了相应的教育支持保障。获悉消息的那一刻,孩子们脸上那质朴、纯粹的笑容,成为了我校学生至今难忘的回忆。
共享欢庆时刻
乌干达之行期间,各类庆典活动层出不穷。我们的学生和当地儿童一起参加了“迷你奥运会”、共同烹饪意面大餐、制作装饰饼干、齐唱卡拉OK。最值得一提的是本尼奥尼湖观光之旅。在那里,所有德威师生和当地的孩子们一起度过了充满欢声笑语的一天。

活动最后的一个周日尤其令人动容。为了纪念“和平中心”成立十周年,社区成员们齐聚一堂,参与教堂活动、观赏表演、共享美食,并真挚地互赠礼物与书信。
深远的影响
各类项目与活动固然重要,但真正让德威学子珍藏心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乌干达之行让他们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强烈的同理心、坚定的毅力,以及更加铭刻于心的“全球公民”意识。
乌干达之行也进一步加深了德威学校与当地的长期伙伴关系。十年前,这段始于共建爱心之家的合作渊源,如今已发展成基于信任、尊重和共同成长的持久关系。
“和平中心”之旅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德威浦东教育的真正内涵:优秀的教育是学术卓越、同理心、行动力和全球视野的完美平衡与融合。对于今年夏天前往乌干达的学生们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场改变人生的非凡经历。
参与者心声

【社区合作】不仅只是馈赠和给予,还意味着彼此联结、互通互融。你要把自己视为更宏大集体的一部分,并认识到我们对彼此身心健康和福利福祉所负有的责任。我们不单单捐赠了面粉等原材料或资金,更是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在这里,你能享受到的乐趣是不一样的。这里没有电子游戏,甚至没有纸牌游戏。所有的娱乐形式都依靠肢体的互动,例如聊天、跳舞、踢球等等。我非常喜欢这样的生活。

‘和平中心’里的每个孩子都展现着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通过这一公益项目,如今他们得以体验另一种形式的坚韧——成功,意味着不断成长。每个孩子都展示出勇往直前的韧性,在此过程中,他们欢笑、玩耍,建立联结。他们的快乐构成了我们每日灵感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