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访谈 | William Lui —— 探索音乐世界

我校2020届毕业生William Lui同学在长达15年的德威求学生涯中,深耕音乐学科领域,打下了扎实的学习基础,最终成功被知名学府——市政厅音乐及戏剧学院录取,目前主修“大提琴演奏”专业。
今年9月,暑假结束后,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William同学重返母校。此次行程尽管只有短短一天的时间,但他专程拜访了以前的数位老师,并且举办了一场小型的音乐教学讲座,向几名极具天赋的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提琴演奏经验。

表演与教学
尽管William目前的重心主要放在大提琴表演上,但音乐教学始终是他关注的事。“不通过教学就没有办法带来好的表演,”他说道,“观看和聆听他人演奏可以让人学到很多东西。”
回母校当天,在我校音乐总监Toby Carden先生和音乐教师Patrick Sabberton先生的安排下,William面向我校四名学习大提琴演奏的同学(三名来自小学部、另一名就读7年级)举办了一场迷你大师班讲座。讲座主题是音乐表现力——即如何让音乐学习超越单纯的技巧掌握,升华到创造与表现的更高层面。

你们不是为了拉而拉,而是要通过大提琴演奏来体现生活中的人文元素。
对此,他解释道:“在我看来,音乐就应该是这样的:它作为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媒介来讲述人们的想法。大家总说音乐是一种语言。但我却认为音乐是一种交流方式,而不仅限于语言。对于这次来听讲座的诸位同学,我想要强调的是,这就是你们之所以学拉大提琴的原因所在——你们不是为了拉而拉,而是要通过大提琴演奏来体现生活中的人文元素。”
这是他第一次给一群这么小的同学上课,而这些孩子让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也不知道最终反响会怎样,”他说,“但是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他们总是很专注。这是一群颇有天赋和潜力的孩子,他们的未来可期。”

对音乐的热爱
William从小就对音乐深深痴迷。“拉大提琴让我很享受,我喜欢它的发声方式。”他解释道,“也喜欢握着琴以及弓在弦上的那种感觉。”
但真正吸引他的是音乐对大脑的影响,以及在听到好的音乐作品时感受到的那种境界。他觉得很难准确去描述那种境界是什么。相反,他说,这是他希望每个人都能体验到的东西,那种被音符俘虏而心随其动的感觉。

追忆德威时光
在浦东德威的学习生涯对William之后的音乐道路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老实说,我真的不能要求更多了,”谈到德威的求学经历时,他这样说道,“老师们在各个方面都十分支持我。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在11年级以前,我原本打算转学去别的学校。我曾和其他国际学校的老师谈过,但最后意识到,德威比其他任何学校能够给予学生的都要多得多。这就是为什么我决定留下来。”
此外,他还特别指出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以及这里教学相长式的师生关系。为此,他举了一个具体实例,11年级时,他发起创办了一个名为“Music for Life”的慈善机构。作为这项倡议的一部分,他举办了两场音乐会,为患病儿童筹集手术资金。
“我们最终募集到了一大笔善款,在这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快乐。”他回忆道,“能够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当时的音乐总监Richardson先生以及其他老师和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所有人都发自内心地希望我成功。”
他还特别感谢了Sabberton老师,后者教会了他如何培养和保持良好的演奏和练琴习惯,并让他理解音乐演奏的初衷。

给家长的建议
很多父母都渴望培养出有音乐才华的孩子,但又苦于不知要怎样做。William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经验,总结出了三条建议。
- 如果你自己就不怎么喜爱音乐,也不会主动去听音乐,那么你的孩子很可能也不会对音乐感兴趣
- 选择一门乐器,持之以恒地练习。不要逼着孩子学太多乐器
- 考取证书、达到某个音乐等级(如ABSRM等)固然是不错的目标,但它们远远不如培养自律与职业道德,以及学习如何以一种能够表达自我的方式演奏乐器来得重要

心怀世界,智胜全球
对于William来说,重返母校,和下一代的孩子们分享自己对于音乐的热爱是实践我校“心怀世界,智胜全球”办学理念的一部分。
他说:“对我而言,‘心怀世界,智胜全球’意味着以平等的谦逊和尊重对待所有人——无论他们的演奏水平如何,无论他们是否爱好古典音乐。你需要成为一个传播优秀音乐的使者,告诉人们聆听和探索音乐作品,会给予人多么大的启迪。”
这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年轻人给后来者的忠告。

“智胜全球”校友网络
“智胜全球”校友网络由德威国际教育集团旗下院校的毕业生组成,近年来蓬勃发展,不断壮大。目前已有3000多名成员。我们欢迎毕业生或通过网络、或以其他方式回到母校,与全校师生分享个人心得与经验,并激励下一代今后在全世界范围内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