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son同学的塔夫茨大学升学之路:从创新到影响力

author image
德威浦东

不久之后,Edson L同学即将前往塔夫茨大学深造。他对跨学科学习充满热情,立志于创造积极的社会影响力。在德威浦东求学期间,他领导过可持续发展项目、以队长的身份带领过队员们冲击篮球锦标赛……这些经历培养了他的目标意识、领导力,促进了他的个人成长。本期,Edson同学将与我们一同回顾那些年里,对他未来的人生轨迹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与经历。

你希望在哪所大学学习什么专业?为什么? 

我将就读美国马萨诸塞州梅德福市的塔夫茨大学。2024 年夏天,我参观了塔夫茨大学校园,亲身感受到其严谨的学术风格与协作精神的完美融合,这更加坚定了我想要在这里求学的意向。因为我正在考虑跨学科学习路径,今后可能会综合性地学习经济学、国际关系或认知科学等领域,因此美国大学灵活的教育体系就非常适合我,而且塔夫茨的开放式课程也恰恰鼓励这种求知欲。另外,塔夫茨真正令人倾慕的是其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学校采用小班化教学,倡导协作文化。同样具有吸引力的还有学校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这是一个独立校园,坐落于安静的郊区,但距离波士顿市中心仅一小段车程。这让学生同时尽享两种优势:紧密团结的学校社区、世界一流的实习机会。 

 

德威浦东的学习经历为你申请大学提供了哪些铺垫和准备? 

学校温馨的教育环境,老师们细心地关注学生成长,这些都给了我追求远大目标的信心。我的老师们不仅会贴心地帮我写推荐信,还会就如何创建一份具有竞争力的申请材料提供个性化建议——从论文润色到初次面试的准备,无微不至。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大胆创造机遇,这也促使我成功发起和领导了多项联课活动。担任“身心健康”学生代表的经历也让我受益匪浅,它磨练了我的协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为同龄人发声。这些经历不光强化了我的申请材料,更是提升了我在面对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加深了我希望为世界带来积极改变的愿望。  

5

有没有哪位老师让你特别想要感谢的?为什么? 

我想衷心地感谢德威浦东学校所有教过我的老师们一路上所给予我的支持,以及对我学业和个人成长的关心。其中,特别要感谢的有以下几位:我7、8年级时的老师Hardy女士。正是由于她的帮助,我才得以顺利地从原来的学校过渡至德威。在如何适应新的环境方面,她给了我很多建议,包括:结交新朋友、应对他人的期望等等。这些建议时至今日仍然让我无比受用。她教会了我如何在陌生环境中实现自我成长。另一位是Moore先生,不过他不是我的学科教师。是他引导我去充分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Moore先生对于商务管理有着强烈的热忱,受到他的感染,我也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外,从他那儿学到的领导技巧也将令我终身受益。最后一位是我的心理学老师Thornton女士。她在我学习IB课程期间给予我大力支持,除了课程内容之外,她还教导我如何平衡学业压力、和他人开展有效合作,以及保持灵活性。 

 

在德威浦东求学期间,你最难忘的经历有哪些? 

德威让我最难忘的经历之一是参加“美洲豹”篮球队。从最初7年级试训时的紧张不安,到作为球队队长参加SISAC和ACAMIS锦标赛,这一路走来团队成员间形成的默契、比赛最后一刻获胜的喜悦,乃至失利的痛苦等等,都教会了我坚韧与团队合作。代表德威学校前往全国各地参加比赛也是我至今引以为豪的回忆。但要说其中之最,还要数参加“社会企业社团”(SEC)的经历。一开始,创建社团只是一种设想;但最后,设想转化为了实际行动——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发起了各类环保可持续倡议,从回收厨余垃圾、生产堆肥到制作环保产品等等。团队成员的积极响应让我看到,即使是小小的行动也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p1030074

德威浦东最让你怀念的是什么? 

关于德威学校,我最怀念的是我的同学们。德威学生对知识充满热情,同时互帮互助、相互扶持。和他们相处的过程让我不断受到激励,变得更加努力、力求做到最好。最重要的是,我非常怀念那些在我求学之路上为我提供鼎力支持的朋友。我们曾在IB公共休息室里一起打乒乓,还在大学申请过程中相互支持……这种同胞之谊已然延伸至课堂之外。德威的校园文化让我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和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我相信,这种情谊随着时间的推移,定会历久弥坚。 

 

我校的办学愿景是“心怀世界,睿引未来”,对你而言这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成为“全球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心怀世界,睿引未来”是一种远大的愿景,倡导人们理解和支持不同的文化与观点。对我来说,“心怀世界,睿引未来”意味着对新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持开放态度,同时认识到,人生没有单一的所谓“正确”方向。我相信,这种理念可以帮助我成为一名“全球公民”,因为我接受了不同的观点,从而培养了创造力、应变能力和多种生活技能。成为“全球公民”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我们在当今世界环境下解决问题指明了思路。具备“全球公民”意识的人深知,自己的选择会对全球各地的社区产生连锁反应。在“心怀世界,睿引未来”理念的引导下,我们不会再问“什么对我最好?”,转而会问“什么对我们而言最好?”。这里的“我们”既可以指身边的社区,也可以泛指整个地球。 

 

你能想象自己 30 年后的样子吗?你认为未来的自己会对现在的你说些什么? 

我憧憬30年后的自己可以成为一名企业家和导师:创建一家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企业,同时指导下一代领导者。受到塔夫茨校友杰米·戴蒙的启发,我希望自己创建的组织既能推动创新,又能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未来的我可能会建议自己保持耐心,因为最有意义的成就往往需要耐心和毅力。此外,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也很重要,因为这可以让我具备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动力。